今天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重要文件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 “两高两部”干警近亲属禁业清单...
· 部署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 聚...
· 扎扎实实抓好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
· 中共中央印发《通知》 在全党开展...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法律法规    
· 什么样的吃喝算违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 2020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全文)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典型案例    
· 我区两案例获评中国女检察官协会...
· 内蒙古检察机关一案例入选最高检...
· 自治区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传...
· 涉案300亿!特大跨国网络赌博团伙...
· 被批评内心苦闷 男子高空抛物将25...
· 检察官使出"绝招" 认定的贩毒数量...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要闻
五一特辑?我为“三北”种棵树||检察官邀您加入检政“绿色接力”,我们一起向春天
时间:2025-05-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我为“三北”种棵树

我们邀您加入检政“绿色接力”

我们一起向春天

——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三北种树”生态修复纪实



暖风拂绿,春色渐浓。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一处由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与乌审旗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建立的“生态修复基地”正在检政合力浇灌的土壤中,萌发着补植护绿的新希望。





画面中,今年新种植的樟子松幼苗,已挺起稚嫩的枝干;新挖开的树坑,如星辰般散布沙海;检察人员跟着大家一起顶着烈日,迎风挥锹,夯土扶苗;朴素的木质支架,为株株幼苗筑起防风堡垒……


在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背后,凝聚着“检察蓝”守护“生态绿”,以期“沙海”变“绿洲”的美好愿景,诠释着“三北种树”工程最生动的司法注脚。希望绿草和灌木能重新铺满大地,缀着点点黄花的柠条牢牢锁住流动的沙丘。





从“生态破坏者”到“绿色修复者”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我们既以雷霆手段惩治毁林毁草犯罪,更用司法温度唤醒生态良知。在办理的当地一百余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中,我们创新运用“生态赔偿+公正提存+行政落实”机制,督促犯罪嫌疑人缴纳“生态功能损失费”,由行政机关牵头建立千亩修复基地。如今,这些资金实实在在的用在了当地的“生态修复”建设上,实现了从“生态破坏者”到“绿色修复者”的司法嬗变。




沙地上矗立的生态修复基地标识,既铭刻着案件办结年份,更象征着“司法修复”与“三北工程”同频共振。一年多来,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联合当地林草部门建成4个“生态修复示范点”,累计种植樟子松、柠条等耐寒树种十万余株,恢复植被面积2000多亩。





“三位一体”生态保护“大格局”



在每一起生态案件办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惩治+修复”双轨并行,同步发力,将检察建议书化作扎根沙地的绿苗,将起诉书转为浇灌幼苗的甘露,同时,发挥检察能动履职,将生态修复承诺纳入认罪认罚的考量,构建起“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立体生态保护“大格局”。今后我们将持续推动完善相关制度,为前端治理和后续修复提供长效保障。




沙海植绿,检徽闪耀。这片承载司法温度的生态基地,既是检察机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课堂,更是“三北工程”在司法领域的创新延伸。期待这片广袤的沙海早日变为盈盈绿洲,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这场“绿色接力”,让黄沙日渐隐去,让绿色生生不息,让我们共同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


END


文字:史振国

图片:张思敏

编辑:于嘉乐

审核:李琰




扫码关注我们
呼和铁检院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日报  正义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