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的“家底”‖一堂特殊的党课
耄耋岁月信念不老,青春已逝热血难凉!
今天一大早,我就收到了马老发来的照片,原来他光荣地收获了一枚“光荣在党50年”荣誉勋章。他激动地穿上白衬衫,戴上建党百年纪念章,并将“光荣在党50年荣誉勋章”挂在胸前。
七一前夕,呼和铁检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韩英民带领青年党员们前去看望离休老干部马学兰同志。
踏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马学兰老人家中。一眼便望见简陋的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光荣之家”的金色牌匾,在老旧的门廊上,虽然历经岁月积淀,却难掩它的光辉。在马老的家中,党员们有幸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接受了一场直击灵魂的洗礼。
青青的高粱稞,
绿绿的棒子地。
我们生长在青纱帐里,
白天出来,夜间扰。
打得鬼子没主意。
一、二、三、四……
一进门,马老就打着节拍,给我们唱起了歌——《青纱帐里打游击》。唱完歌,他摸了摸头,像个小孩子一样笑着,那一刻,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可爱的爷爷。马老今年95岁了。那满头白发,和一双精神矍铄的眼睛,见证了他那充满红色传奇的人生经历。
马老名叫马学兰,汉族,一九二七年八月四日出生。一九四六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在他十九岁的那一年,红色的信仰便在他心底牢牢地生根发芽,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繁茂一生。
我们的到来,让马老十分高兴。他拿出精心保存的钥匙,用颤抖的手,打开了老旧的木箱,向我们展示他珍藏多年的宝贝,晾晒他厚实的“家底”。

“这是我的离休证。看!我十二岁就参加革命啦!是个名副其实的“红小鬼”呢!”老人自豪地说。
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里,橄榄绿成为了他青春时代最重要的底色,至此戎装在身,红旗在心,听党指挥,为国为民,在每一个需要付出的岗位上,他都默默坚守,不懈努力。
十年军旅生涯,带给他的,有坚韧,有乐观,有奉献,还有那始终不渝的红色信念!这使得他在转业以后离开部队,无论是到铁路公安,还是铁路局机关、武装部,都始终怀揣着爱国为民的情怀,把每一份工作做好。看看桌上摆满的大大小小的荣誉勋章,这些他用心珍藏的“宝贝”,在那流逝的光阴岁月里,如一个个小型时光机,一幕幕回放着他那永不落幕的青春过往和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在铁路检察成立之初,我是筹备组成员。一九八〇年三月筹备呼铁检察分院时,我任监所法纪科科长,一九八五年五月离休。”马老的工作生涯,在呼铁检察分院光荣地画上了句号。他拿出了最高检给他颁发的荣誉证书,着实让我们眼红了半天!
再看看这身叠得整整齐齐的检服,虽然历经多年,仍保存完好,崭新如初,一如他最初的信仰,始终坚挺。他告诉我们这是第三代检察制服,他给我们讲检察制服的几代更迭;讲起铁检分院成立之初的状况,他眼里闪着光;他讲起在那个简陋的平房里,他办的第一个案子;讲起他们为了办案经常徒步走十几公里;讲起他们在下雨天,骑着二八自行车走街穿巷,弄脏了新发的检服,十分心疼……他打开相册,仿佛透过时光隧道,打开一扇通往记忆深处的大门,他指着每一张照片,娓娓讲述,带着岁月悠长的回音。我们围坐在他周围,感受着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事,也感受着那个年代的检察气息……我们认真地听着,也深深地感动着。

马老拿出一张捐款证,上面写着“马学兰同志自愿捐款贰万元整,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此致谢。”日期是2020年4月20日。而马老家中简陋的家具和老旧的窗棂,那个用了几十年的折叠餐桌配上几个简易的圆凳,那用了多年的暖水壶,以及那沙发角上摆着的药盒……都在告诉我们,马老平时花钱有多仔细。
即使离开工作岗位,马老也依然保持为民服务的热情。他和几位老同志组成志愿服务队,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里,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发光发热,奉献爱心。离休以后,他2次被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
向马老致敬!
没有敞亮的大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马老的这些宝贝“家底”让我们惊艳不已。一个个勋章、一张张荣誉证书,经过时光的打磨越发明亮鲜活,一种敬仰犹然而生!
党支部书记李琰同志带着敬意将一枚建党100年纪念徽章别在马老的胸前,团支部书记佘帅同志将一本大字版《中国共产党简史》送给他,马老开心得合不拢嘴。
向马老致敬!
他的兢兢业业、他的节俭、他的慷慨、他的无私奉献、他的乐观豁达,以及他心中永不熄灭那一簇热情的火焰,像一面鲜红的旗帜,飘扬在我们这些晚生后辈的心里。
这是一堂洗涤心灵的党课!
向马学兰同志学习!
文字:薛淞
图片:薛淞
编辑:薛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