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传承——重温长征精神
2020年10月23日上午,呼和铁检院党支部召开“长征胜利84周年纪念日”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书记马国强讲授“重温长征精神”专题党课,带领全体党员干警共同追忆那段充满艰辛与苦难的长征岁月,共同感受先辈们如何用鲜血和毅力把理想信念淬炼成钢,铭记、传承他们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1984年,索尔兹伯里夫妇(年老先生76岁,老太太70岁)从美国飞抵北京。历经3个月,完成了重走长征路的壮举,他们为此简直“拼了老命”。随后,索尔兹伯里写下了38万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这对老夫妻徒步万里,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再走一遭呢?
他们并不只是来欣赏沿路的优美风景,更是为了经历或感受一种共鸣的渴求,寻找使人奋进的力量。正是这种内心的力量,时刻吸引着那些不畏艰难决心重走长征路的人们。长征精神,就是这样的力量的象征。同样,我们之所以重温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就是为了铭记、传承长征精神。那是一种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依靠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学习中,我们既能看到一路的苦难征程,也能看到红军在艰难困苦中展现出来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0多岁的老人,10多岁的红小鬼,刚柔并济的女战士,他们用钢铁般的信仰,矢志为国奋斗,他们相互搀扶、相互激励,他们挖草根、吃树皮,沿着崎岖道路,跨越人迹罕至的雪山、沼泽遍布的草地,摆脱数十万大军围堵,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他们一路播下革命火种,向世人宣告了红军的神奇故事。
美国人类周刊编著的《人类1000年》里这样记载长征:1934年,毛泽东带领10万名战士向北方进发。在12个月里,他们越过了18座山脉,越过了24条河流,把这次长达6000英里的艰难跋涉变成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政治讲习班。
索尔兹伯里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还没有什么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
聂荣臻元帅亦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劲助推力。具有长久吸引力和巨大震撼力的长征精神,已被深深镌刻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有长征精神激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铭记,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缅怀;传承,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先辈们勇敢、坚毅、乐观、团结、向上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开始新的长征。
